□本报记者官平 今年以来,大连焦炭、焦煤期货价格累计分别涨逾221%和170%,成为推动全球大宗商品进入技术性牛市的“双引擎”。但持续暴涨背后的隐忧,是焦炭、焦煤期货月度合约的“贴水”,且这种状态普遍存在于铜、铁矿石、动力煤等工业
□本报记者 官平 今年以来,大连焦炭、焦煤期货价格累计分别涨逾221%和170%,成为推动全球大宗商品进入技术性牛市的“双引擎”。但持续暴涨背后的隐忧,是焦炭、焦煤期货月度合约的“贴水”,且这种状态普遍存在于铜、铁矿石、动力煤等工业品中,意味着全市场对多头的“抗拒”。 相比今年一季度大宗商品“黑色狂潮”,这一轮价格上涨更为猛烈,背后无疑是“有形的手”——行政干预导致供需两端的失衡与错配,引发资金蜂拥而至。但市场终究是理性的,业内人士表示,期货市场仍在政策发挥价格发现功能,价格暴涨是对非市场手段的干预的直接反应,月度合约“贴水”是对短期大宗商品牛市预期的纠偏,在杠杆下,持续推升价格可能面临巨大波动风险。 贴水下的“十六连阳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