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报记者戴小河 新三板市场即将迎来“万家时代”,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逐步解决了扩容、融资、分层制度等问题。2015年下半年以来,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力度层层加码,针对挂牌企业、拟挂牌企业、主办券商的规章制度不断出台。但投资者心中
□本报记者 戴小河 新三板市场即将迎来“万家时代”,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逐步解决了扩容、融资、分层制度等问题。2015年下半年以来,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力度层层加码,针对挂牌企业、拟挂牌企业、主办券商的规章制度不断出台。但投资者心中却是五味杂陈。在中国证券报记者接触的十多家投资机构中,大多对新三板市场持审慎观望态度,有些机构甚至计划退出。新三板的流动性多年来饱受诟病,投资者门槛过高、投研体系不完善、优质企业数量少是重要原因。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新三板定位不够清晰、做市商制度存缺陷、分层制度功能没有得到体现等。 定位模糊需重塑 新三板的再定位问题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