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门一脚 “我去年在战略发展部做FOF,今年1月转到量化投资部做MOM,投研上变化不大,无论从资产配置还是到个基筛选,都有一套自上而下的量化指标模型,只是账户设计上不太一样。”某大型公募基金的投研人士称,该基金公司所拥有的FOF/M
临门一脚 “我去年在战略发展部做FOF,今年1月转到量化投资部做MOM,投研上变化不大,无论从资产配置还是到个基筛选,都有一套自上而下的量化指标模型,只是账户设计上不太一样。”某大型公募基金的投研人士称,该基金公司所拥有的FOF/MOM投研人员近20人,多来自于几家券商的基金评价团队和金融工程团队,定性和定量人员各占一半。同时,他们此前虽然一直是做公募专户产品,选的是私募基金,但同期所积累的定性定量方法,实际已为“公管公”的开闸做好了准备。 此非个例。记者同样获悉,银华、华夏、嘉实、博时、天弘等多家基金公司已有FOF研究团队。有的是在多个部门储备FOF投研人员,有的则是成立了专门的资产配置小组整合资源,还有的大公司在市场部成立内部产品的“配置研究员”,起初是为了向投资者及时更新公司的产品情况、推荐“类FOF”的内部组合,久而久之也成为组合基金研究的雏形。 另据媒体报道,对于公募FOF政策之门打开市场早有预期,因此在公募FOF未有实质进展之前,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专户和子公司FOF产品已达40余只,其中17只是今年完成备案的,涉及的基金子公司达到10余家。其中,中欧基金、天弘基金、华夏基金旗下子公司备案的FOF产品最多,每家4-5只不等;泰达宏利、德邦基金、深圳平安大华旗下子公司备案的FOF产品达3只;民生加银、招商财富、南方资本、信诚、广发基金子公司也均有1只产品备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