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组难必须重组包袱重甩掉包袱 近一年的重组接近尾声,亏损多年的全资子公司中散集团终于从中国远洋剥离出去,但中国远洋仍需支付近18亿元的过渡期亏损,这占该标的出售价格的26.54%。中国远洋自2015年8月8日开始筹划重组至今已经9个
重组难必须重组包袱重甩掉包袱 近一年的重组接近尾声,亏损多年的全资子公司中散集团终于从中国远洋剥离出去,但中国远洋仍需支付近18亿元的过渡期亏损,这占该标的出售价格的26.54%。中国远洋自2015年8月8日开始筹划重组至今已经9个月有余,由于调整幅度较大,人员牵涉众多,因此被称作“年度央企整合大戏”,中散集团的剥离意味着中国远洋已放弃干散货航运市场,将主攻集装箱业务。据悉,总转让价格为67.68亿元,中国远洋6月18日公告称,公司将承担中散集团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重组过渡期间的17.96亿元亏损。上述举动符合中国远洋与中国远洋运输(集团)总公司(以下简称中远集团)于2015年12月签署的协议,即过渡期内,中散集团的损益均由中国远洋承担。此前,中散集团100%的股权以67.68亿元估值被中国远洋转让给中远集团。 在所有央企的改制和重组活动中,中国远洋的动作是比较大的。由于整个行业的不景气,现在还很难对重组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。这样大规模的重组,显然是市场逼出来的,可以设想,如果世界航运业蒸蒸日上,如果中国远洋业绩突出,断不会有这样的重组行为,也没有必要进行这类劳心费神的活动。不必吃惊:本来,改革、改制和重组往往就是逼出来的,没有外在的压力,就难有内在的动力。日子过得平平安安,极少有人肯自找苦吃。现在,传统产业多数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,去产能过程不单单是停产、减产或限产那么简单,肯定会伴随着改制与重组的同步进行。许多人常常抱怨国企改革步伐慢、力度小,其实是未到时候。经济困难出现的时候,才是改制与重组加快步伐的时机。 新三板分层现端倪标准还需更为清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