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券时报记者童璐 从去年6月20日证监会发布《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》起,时间已走过一年有余。而7月a股动荡中的“火线救援”,淬炼出了一年来数量最多的员工持股计划“金手铐”。 数据显示,从6月15日到7月
证券时报记者 童璐 从去年6月20日证监会发布《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》起,时间已走过一年有余。而7月a股动荡中的“火线救援”,淬炼出了一年来数量最多的员工持股计划“金手铐”。 数据显示,从6月15日到7月15日的一个月时间里,a股市场共有72家公司推出具体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,并有19家上市公司在本次股价大跌中适时抄底,完成股票购买。此外,仍有大量上市公司正在停牌策划员工持股或已有相关表态。 爆棚的员工持股计划无疑裹挟着浓厚的“维稳自救”的护盘色彩,同时也赋予了资本市场新的投资参考指标。但在员工持股的方案设计中,员工与上市公司及大股东之间的角色安排,更加值得探究。 |